欢迎访共青团兴宁市委员会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兴宁市人民政府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关于成立共青团兴宁市教育工作委员会的通知
浏览次数:4093作者:来源: 团市委发布时间:2018-09-05 16:09

各镇(街)团(工)委、各有关学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广东共青团改革方案》《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强化团教协作力度,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新发展,经团市委与市教育局共同研究决定,成立共青团兴宁市教育工作委员会(简称市教育团工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机构性质

    市教育团工委是共青团兴宁市委员会的派出机构,由市教育局和团市委双重领导的团教协作组织机构。

    二、机构设置及人员组成

    市教育团工委按照工作责任下设三部一室,由办公室、组宣部、小学部、中学部组成。成员由21名干部组成,设书记1名,常务副书记1名,副书记2名,委员17名。

    1、组织结构及负责人名单:

    书  记:刘跃东(市教育局副局长)   

    常务副书记:王超宙(团市委副书记)

    副书记:刘锡方(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

    董学廉(团市委学少部部长)

    委  员:刘永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副股长)

            黄柳萍(市教育局妇委会主任)

            廖  辉(兴宁市第一中学团委书记)

            刘爱兰(兴宁市田家炳中学团委书记)

            王桢珍(兴宁市沐彬中学团委书记)

            黄宇龙(兴宁市少年宫主任)

            黄添清(兴宁市华侨中学团委书记)

            刘苑芬(梅卫职校团委书记)

            钟柳芳(兴宁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务处主任)

            张茂东(兴宁市第一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杨立伟(兴宁市第二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张倩玲(兴宁市兴城中心小学少先队总辅导员)

            李  怡(兴宁市实验学院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肖科文(兴宁市齐昌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罗妙苑(兴宁市刁坊中心小学少先队总辅导员)

            陈国海(兴宁市宁塘中心小学少先队总辅导员)

            赖静红(兴宁市第一幼儿园办公室主任)

    2、办公室、组宣部、小学部、中学部组成人员名单:

      办公室(5名)

            主  任:刘永平(兼)

            副主任:董学廉(兼)

            成  员:黄宇龙(兼) 钟柳芳(兼) 李  怡(兼)

      组宣部(5名)

            部  长:董学廉(兼)

            副部长:黄柳萍(兼) 赖静红(兼)

            成  员:黄添清(兼) 肖科文(兼)  

      小学部(5名)

            部  长:张茂东(兼)

            副部长:杨立伟(兼) 张倩玲(兼)

            成  员:罗妙苑(兼) 陈国海(兼)

     中学部(4名)

            部  长:廖 辉(兼)

            副部长:刘爱兰(兼)

            成  员:王桢珍(兼) 刘苑芬(兼)

    三、工作职责

    (一)加强团教协作。加强工作沟通,推动团市委与市教育局党组织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由双方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共同协商研究工作。负责日常协调团市委与市教育局工作事项,推动团教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工作共推的良好局面。建立团教联合督导机制,定期联合开展共青团、少先队改革工作督导,实现督导常态化。落实共青团、少先队改革要求,推动相关支持团、队工作的举措具体转化为教育行业政策,并落细落实,优化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政策环境。

    (二)突出思想引领。把准政治方向,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指导各级团组织抓好团员经常性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积极引导青少年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融入教育大局,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基础,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召和教育团员青年,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宣传和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强化网上思想引领,旗帜鲜明开展网上舆论斗争,积极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三)强化成长服务。指导各级团组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导向,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法治教育、职业规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化技能;代表教育系统广大团员青年利益,帮助青年教职工成长发展,积极反映他们的呼声;建立健全中学生困难帮扶和权益维护机制;积极组织开展达标创优竞赛,广泛开展团队表彰等工作,着力选树先进典型;严格落实直接联系青年、常态化下沉基层、“驻校蹲班”等制度要求,普遍开展直接联系青年教职工和团员学生活动。

    (四)推进组织建设。指导各级团组织做好团队衔接、团员发展、推优入党、团费收缴和管理、团内统计、团籍管理等基础性工作,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实施共青团“强基固本”工程,规范健全团的组织生活,提升规范化水平;科学制定辖区教育系统团员发展规划,合理控制团青比例,实现到2017年底初中(中职)阶段毕业班团青比例控制在30%以内、到2018年底高中(中职)阶段毕业班团青比例控制60%以内、到2025年总体团青比例降低到30%以内。严格团的纪律,审批教育系统内的团员违纪问题;加强教育系统团工作的信息联系和交流,督促和指导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依照《团章》和《队章》落实各项任务和改革要求,活跃团队活动,以先进性教育为主线,切实增强团员先进性、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五)服务大局工作。围绕“育人、建功、服务”主线,组织动员教育系统青年教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业创优,加强教育行业青年人才培养,重点推进“号、手、队、岗”等品牌项目,带领团员青年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建功立业,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提升共青团在广东建设教育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中的贡献率。深化学生志愿者行动,引导团员学生成为注册志愿者,实现常态化志愿服务,为建设广东省文明校园工作添砖加瓦。

    (六)注重干部培养。推动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选好配强各级团组织负责人,强化团干部管理和监督,拓展团干部推荐和输送渠道。推进团干部教育培训常态化,将教育团工委委员、学校团委(总支)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培训纳入团干部培训渠道,按照干部培训要求列入培训规划,每年集中专题培训不少于1次。坚持每年对新上岗团组织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分期分批完成各级团干部轮训。

    四、加强队伍建设

    (一)健全选配机制。规范调整程序,保持团干部有序流动,市教育团工委委员任职时间原则上与本人所在单位任职时间同步,本人若调离本职岗位,一般不再继续担任市教育团工委委员职务,确因工作需要调整时应征求上级团委和本级教育系统党组织的意见,做到随缺随补。班子成员出现缺额时,一般3个月内配齐,离岗3个月以上需报上级团委,并按上级团委的意见进行重新配备或者调整。同时,根据《广东共青团改革方案》要求,扩宽团干部选拔视野和渠道,采取“专兼挂”结合的方式,兼职班子成员应服从工作安排和管理,保证每周有1天的时间参与市教育团工委的工作。为教育团工委配备工作力量。

    (二)建立培养机制。联合开展综合培养,市教育团工委干部可纳入团市委或市教育局挂兼职干部体系参与锻炼。市教育团工委班子成员可挂任同级团委领导岗位职务,挂任职务不对应干部职级。市教育团工委干部在做好团工委本职工作外,应充分参与团市委和市教育局的日常工作,提升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谋划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将市教育团工委干部纳入共青团主体培训班和教育部门培训班体系。加强交流学习机会,每年教学周期内组织县区与县区之间的交叉交流,为干部开拓视野,提升素质创造条件。

    五、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

    (一)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市教育团工委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在市教育局党组织的领导下,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印发<广东共青团改革方案>的通知》等重要制度的落实作为加强市教育团工委及各级团组织建设的有力保障。推动健全以资源共享、阵地共用等为重点内容的党建带团建资源保障长效机制,市教育局党组织将市教育团工委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配套提供相应支持,并在办公场所、设备等方面予以保障。市教育团工委书记为党员的,应作为市教育局党委(总支、支部)委员候选人选,出席或列席教育局党委(党总支)会、党政联席会议。

    (二)强化双重领导体制。加强协管工作。主动加强与下级单位党组织在团的工作部署推进、组织换届、干部选拔配备和推荐输送等方面的协调配合,有效发挥协管职能,努力保障各级团干部的政治和工作待遇。针对归口管理的团组织,与有关党组织协商配合,对新建团组织、团组织换届、团干部任免、团组织建制调整等完成协管审批,并及时报上级团委组织部备案。整合资源支持。团市委、市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给予市教育团工委一定的资源支持,加强对基层团组织支持的力度,为其工作开展优化环境、搭建平台、提供资源、创造条件。

    (三)健全严格相关机制。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定期听取市教育团工委工作专题汇报制度,每年至少召开1次团市委和市教育局党政领导联席会议,专题听取市教育团工委工作汇报,共同指导市教育团工委推进相关工作。优化表彰激励。针对上级团委下划的荣誉评选、典型推荐、学习培训、人才计划等有关名额,市教育团工委要根据市教育局意见结合实际进行名额分配,做好相关推报工作。在评优评先、调整工资、评定职称时,将团委(总支)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从事团工委工作的时间、能力、实绩作为其考核内容。强化考核评价。团市委每年通过征询市教育局党组织意见、听取市教育团工委负责人工作述职、开展团干部评价和基层青年评议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市教育团工委工作及干部作风情况进行考核督查,划分和评定考核等次,并向市教育局党组织反馈考核结果。对于作风不严不实、推进工作不力、基层意见较大、青年满意度较低的市教育团工委负责人进行提醒谈话,情况特别严重的经与市教育局党组织协商同意进行岗位调整。市教育局要高度重视市教育团工委工作,将其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考核内容,且占比不低于10%。市教育团工委也要加强对直属团组织工作及干部作风情况的考核督查。

 

(原文请点击链接)